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2016年7月联合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中着眼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坚定实施的“七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良好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新方法。围绕国家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打造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强新域新质的作战力量”。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等等。上述这些都是我们党领导的新中国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的国防安全环境、赢得国家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强大的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是国家保持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国家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民营军工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民营军工企业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升级发展阶段,民营军工企业应该踔厉奋发、迎头赶上、积极参与、改革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纵观少数民营军工企业还没有紧跟上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表现出:政策不明、方向不清、积极性不高、沟通渠道不畅、市场把握不准、技术创新不够、经济效益不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重点在民营军工企业如何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谈几点基础层面的认识,供参考。民营军工企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企业,是依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牵引、政策引导、计划调控、法治保障而进行有序的参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装备科研生产、维修活动的相关民口企业。作为民营军工企业,要进入军工产品的技术市场、军工资本市场、军工人才市场,就必须要牢牢记住军工企业的国防使命,牢牢把握国家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在思想上确立起服务于国家的国防安全、国防建设、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的思想基础。要真正弄懂弄通国家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意义、内涵及要求。通俗的讲,国家确定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的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作为民营军工企业必须要牢固树立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信仰;树立起舍小家顾大家的军工报国情怀;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将民营军工企业的政治信念、理想追求、奋斗目标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今世界,国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为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与军事行动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国家自身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强有力保证。可以说,国防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我们国家提出的现代国防,就是社会国防、全民国防。大家深知,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为此,民营军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树立起大国防观念。要以居安思危、科技兴国、智力强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去,用自身的强势和优势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到军民兼容、相互促进。 要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国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的自豪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现代的国防教育融入了许多高科技知识,有些还代表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国防教育和国防科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人们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国家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全民工程、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和国防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军工企业涉足了军工领域。我国多数民营军工企业有着丰富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拥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为此,民营军工企业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认真把握好政策与规定,找准方向、看清市场、了解同行、坚强自我、提升水平、拓宽渠道、完善资源、攻坚克难,把装备的总体型号、系统配套、设备的零部件保障、相关特殊材料等方面优质资源融入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顶用、管用的“利器”,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强大的力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