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爱出发!救援界的公益力量——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为爱出发!救援界的公益力量 ——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 在层峦叠翠的秦岭山中,经常流动着一抹鲜红,犹如一条红丝带穿梭在苍翠的山林中。这就是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一支完全由西安慈善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公益救援队伍,他们经年活跃于三秦的山地遇险、水域溺水、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救援现场,为身陷危困之中的人们带来生命的曙光, 以志愿者精神守护西安人民的安康,更是用慈善的力量温暖着这座千年古城。他们不取分毫报酬,舍己为人,有时为救他人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近日,怀着对这群充满热血与爱心的志愿者的崇高敬意,我们一行4人前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沣峪口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队部,探寻救援队背后的暖心故事。 雷霆神兵 危难之际为他人带来生命曙光 今年的8月真的不平静,连日的暴雨天气使得陕西多地形成山洪和泥石流,让当地百姓和景点游客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8月11日上午,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接到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指令,沣峪口喂子坪村鸡窝子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心迅速组织23人携带抗洪救灾装备雷霆赶赴受灾现场领取任务。 任务明确后中心救援人员立即分成三组,一组5人突击小组配合消防队10人前往受灾严重地转移3名受伤群众,另外两组每组6人,沿河道搜寻遗漏被困群众。12日凌晨2点,在指定区域已完成搜索任务,与指挥中心沟通后开始转移受灾群众,凌晨6点救援中心顺利将200多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8月7日上午,沣峪口大坝沟4个驴友因大雨被困山中,队员在顺利解救驴友的途中,还在沣峪口大寺新村一处山洪聚集区完成了泄洪排险任务,返回时已是晚上9点多。 8月13日下午5点,太平峪3位外地游客下河道游玩,一位游客不幸被河水暗流卷入水底,救援队紧急出动,最终在晚上10点完成救援任务。 从8月13日到26日,秦岭子午峪、沣峪口喂子坪村、鄠邑区乌桑峪、长安区东大、灞桥区等地,都留下了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志愿者们忙碌的红色身影。“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哪里有救援任务,我们就去哪里,整个8月大家一直奔赴在慈善救援的道路上!”救援队的赵芳玲主任讲述了这个8月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就在采访当天,天下着小雨。我们在队部遇到了冒雨前来的获救者——9岁的小花和她的妈妈郑女士(均为化名),她们向救援队员们深深鞠躬,并送上锦旗。郑女士双眼噙满泪水:“我代表逝去的爱人感谢各位,大家不顾个人安危把我先生抬下山。你们在救援时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我真心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赵主任看着天真的小花非常感慨:“救援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救援。为爱出发,点燃被困者生命的希望,是我们对‘晨曦’的最好诠释。在抢险救灾、扶危解困的道路上,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队永远是守护秦岭安全的西安慈善公益力量!” 晨曦救援 17年完成630余次任务,营救2500余人 险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责任。赵主任表示:“西安慈善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在西安市慈善会的引领指导下,始终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者精神,17年来风雨无阻奔赴在救援前线,只要有任务大家便迅速集结,勇毅前行,截至目前,我们共完成救援任务630余次,成功营救2500余人。” 今年4月11日晚10时,救援队接到求救电话,10名学生在朱雀森林公园迷路。天气乍暖还寒,山上气候多变、野兽出没,孩子们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队员们接到任务后紧急赶往登山口附近集合,现场与鄠邑区应急局、消防、涝峪派出所、鄠邑救援协会等单位制定营救方案,迅速展开搜救。经过近5个小时的搜寻,最终在石海附近找到10位迷路学生,救援队如神兵天降,将孩子们成功解救下山。 赵芳玲主任回忆,2021年8月20日,救援队接到去蓝田九间房抗洪救灾任务。凌晨2点几十个队员连夜出发,凌晨4点到达救援地点,一直奋战到第二天中午。“那次我们共有62名队员参加救援,徒步20多公里,在蓝田九间房镇和小峪口景区等成功解救被困群众60余人,最大的年龄80多岁。” “返回时,再次路过前天晚上通过的公路,悬崖上几十米长的马路已悬空,下面的路基被洪水冲刷塌方,路面随时有断裂坠落深渊的可能。”车队司机喻建钊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有些后怕。 救援队队长武广君说,“在救援现场,我们唯一的信念就是要救出被困者。每当接到求救电话,根据现场描述就要迅速对被困者的生命风险作出预判,如果是危急情况,我们恨不能坐个火箭赶去。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早到一分钟,被困者就早一步转危为安,甚至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2021年10月,3名驴友穿越“黑色死亡线”鳌太线时,其中一名驴友被困于2800营地附近。接到救援任务后,队员们迅速集结,按照突击队队长李富强制定的搜救方案展开营救。经过2天的徒步搜寻,终于在南天门水源地附近的石头旁发现被困者遗体。 4天3夜、50公里、15公斤负重的搜救过程中,20多名队员的衣服没有一天是干的,鞋子湿了只能用锡纸把脚包裹起来继续前行,行进中帐篷背包全部结冰,渴了就吃冰溜子……“此次任务,晨曦救援队完成的是一次国内户外顶级艰险穿越路线的重装搜救,对队员们的体能和生命都是一次极限挑战。”路队长说。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不仅要安全救出被困人员,还要保证自身安全,可一旦身处救援任务中,大家有时真的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凝聚全队力量,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这就是西安慈善的力量,也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志愿者精神!”副队长路彦琪真诚而自豪地说。 子承父志 西安慈善晨曦救援让爱心裂变式传承 630余次救援行动背后,就是630多个温情的故事,这些故事足以让被救者铭记一生。而这些感人的故事口口相传,让这支慈善公益队伍声誉远扬,让善意和爱心裂变式传承,滚雪球似地吸引了更多受助者和爱心人士加入了西安慈善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这支公益救援队有志愿者500余人,正式队员80余人。他们中有在六星级宾馆负责过国宴的顶级厨师,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国企财务、知名律师、高校教师,还有公交司机、大学生……其中不乏英姿飒爽的女队员。大家都有各自的事业,平时上班,有任务群里通知,谁能请到假就立刻报备到指定地点集合。 救援队里的黄鑫是赵芳玲主任和前救援队长黄忠文的儿子。 2017年12月,刚刚49岁的黄忠文在搜救一位失足坠崖者时英勇牺牲。黄忠文从事慈善公益救援工作有10余年,被他救援的驴友有100多人,每次任务他都是身先士卒。受他影响,妻子赵芳玲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出事当天,赵芳玲同在现场执行搜救任务,惊闻噩耗她失声痛哭;正在部队的儿子黄鑫连夜赶回来。2019年,黄鑫退役后子承父志,在秦岭峪正式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救援任务。 今年25岁的黄鑫已然锤炼成了救援队的主力队员,四年来他参加了大大小小130余次救援行动,成功营救被困者260余人。“刚开始时我也不是很理解,家里困难到维持正常生活都有问题,还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我还是担心妈妈的安危,就跟在身边照顾她。一次次救援行动,我被这些队员们忘我为他的精神吸引,也真正理解了父母一心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大我境界。我越来越觉得,是那次挫折让我开始共情到他人的困境,是慈善救援让我开始真心体会到被他人需要的温暖,所以我像父母一样投身慈善公益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黄鑫回忆起他最难忘的一次救援任务时,仍心有余悸:“2022年春节前下了一场雪,我们接到一项救援任务,一位隐居秦岭观音山的居士腿部受伤被困在石洞中,请求救援。我们上山时路上的雪还是薄薄一层,当到达救援地点时,雪已有三四十厘米厚,队员们在艰险的山路上把被困者安全移送到山上的庙里。当我们下山返回时,积雪已没过膝盖,行至低洼处半个身子都没在雪中。我们无法循着上山时的道路返回,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探,走过这一步不知下一脚是不是踏入陷阱……”黄鑫说,“更大的生死考验是下山后,车在积雪覆盖的公路上不停地打滑,好几次队友的车头都撞在了路沿的护栏上,稍有差池就会坠下山崖,我的车甚至360度原地滑了一圈……” 黄鑫感慨:“执行这次艰巨的任务,我真切体会到队友们之间生死与共、患难相助的凝聚力和无畏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也更加理解了父母作为西安慈善志愿者传承这份事业的伟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