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民融合 >> 创建军民深度融合的西安模式 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详细内容

创建军民深度融合的西安模式 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时间:2023-11-07     【转载】   来自:西安发展改革

 早在2015年,西安就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这为我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相关重点任务就包括以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


     综观西安发展的诸多重大机遇,军民融合是国家赋予西安最鲜明的改革试验任务。


     为统筹我市军民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我市成立了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常设办事机构。并出台了《西安市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项目扶持管理办法》《西安市军工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开展与本地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的干部交流。事实证明,人才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融合和项目合作,为全市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鼓励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在空间承载上,我市构建以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经开区军民融合装备制造园、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等为基础的“两园四基地”。


     在公共服务上,西安科技大市场搭建了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了各类军工和国防类科技资源,吸收“军转民”“民参军”等企业超过350家,吸纳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积极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协同配套。


     在政府综合配套支持上,我市试行军品研制生产单位政策普惠,帮助“民参军”企业申请预研资金、科研经费,以及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西安军民融合在体制机制、承载空间、公共服务、政府配套和主体活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优化。在军民深度融合的多个领域寻求重点突破,培育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龙头工程、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兴产业。

 “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盘点西安在军民融合行业中的产业亮点,西安依托西安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三大基地优势,不断深化军转民与民参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功能日渐完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基本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创新引领着大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据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我市“民参军”企业达到400家,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在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工业领域,我市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汽车产业迈入千亿级。百亿级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167.7亿元、增长20.6%。我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国家评估。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已经获批。


     科教资源优势,历来是西安的重大优势,据统计陕西和西安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176家,各类高等院校116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等。其中大量为国防科工院所。国防科技产业更是西安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市已经云集军工单位超过11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行业门类齐全,基本涵盖了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信息、核技术6大领域,国防科技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


     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正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大西安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追赶超越夯实产业基础。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杰商网为企业提供品牌营销、软件开发、项目申报、广告投放、媒体发布、产品销售、招聘就业、电商购物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www.jieshangwang.com / www.300j.cn


杰商网融媒体平台为开放性平台,所有文章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在线客服

杰商网

丝路未央

秦汉唐

杰商网

秦汉唐

长安丝绸之路

杰商网

技术支持: 杰商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