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的能源革命,是如何进化的?时间:2023-11-03 如果有一个城市的能源发展,可以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缩影,那么陕西一定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陕西省的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的1.8%,而如今,已经达到了16.8%。 从最初的“毫无存在感”到举足轻重的煤炭大省,继而又从煤炭旧能源,向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转型,陕西的能源革命,是如何进行的? 01 煤炭:挖掘天赋 一个国家传统的化石能源状况,实际上就是“看命”。就像中东土豪们躺赢在石油上。但是,石油煤炭等能源,深藏于大自然之中,要想成为富豪,必须得先找到宝藏、再挖出来。 因而,普查、勘探,就跟打仗时的地下情报一样,非常重要。伟人就曾把地质部,比喻为“地下情况侦察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对石油、煤炭、有色矿山等多种资源进行勘探。在1980年,煤炭部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响应号召,决定“西进彬县、北上神木”。 随后,正在山东兖州进行“煤田大会战”的一八五勘探队,经历了1600多公里、累计130多次的搬迁,带着钻机来到了神木瑶镇。一八六队、十四队、一三一队等多支勘探队,也先后聚集到了宽旷的毛乌素沙漠,开始“探煤大会战”。 环境的恶劣是自然的。当地民谣描述“盛夏身上晒出油,寒冬嘴上结冰溜;风起天地暗,风停路不见”。但这都抵不过当时人们的决心和毅力,勘探队仅仅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钻探任务。幸运的是,老天确实也赋予了陕西祝福。 1982年12月8日,一八五队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区普查找煤报告》,报告称,勘探区面积7894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高达877亿吨,使陕西探明煤炭储量增加了4.5倍。这个储量,使得神府煤田位列全球七大煤田,也确立了陕西煤炭大省的地位。 四十余年后,2023年10月,榆林市又发现了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深煤层大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大自然的馈赠,着实丰富。 1986年,神府煤田并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项目,国家级煤炭开采动工。与此同时,几百个小煤矿也如笋而出。黑金一出,致富无忧。在1998年时,榆林也被批准建设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基于煤矿多点开花。 伴随着煤炭产业火热朝天,陕西煤业也横空出世。2004年,陕西政府将10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合并,成立了陕西煤业集团公司。2006年,又合并了3家大型煤化工企业;2011年,又并入了陕钢集团等企业。 2012年,煤炭结束了“黄金十年”,进入了产能过剩、价格阴跌的历程。2014年陕西煤业上市,当年虽然是大牛市的开始,但很遗憾,欢欣快乐的是互联网,和煤炭股无关。而更遗憾的是,陕煤也压力山大,上市当年利润下滑,上市第二年就亏损了30亿元。 幸运的是,陕煤管理层没有放弃。一方面,公司对资产进行梳理、管理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一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了行业煤炭行业的规范力度,加速了行业出清。2016年,陕西煤业扭亏为盈;2017年更是增长了280%,实现了净利润105亿元。随后也成为了高分红的代表。 陕西煤业业绩的反转,还有一招“妙手”:押注新能源。 02 光伏:实业资本双驱动 陕西的光伏企业不算多,但拿出来就是行业龙头。 2004年,看到欧洲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李振国团队也将西安新盟的业务拓展到了光伏行业。而其团队在单晶技术路线上的持续研发,最终促成了单晶P型电池从萌芽到主流,这不仅使得隆基成为硅片领域的龙头,也造就了光伏产业史上一座里程碑。 而除了产业之外,陕西煤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更为精彩。2017年6月,陕西煤业通过了对外投资30亿元的议案,随后便通过投资公司发行的产品,持续买入“隆基股份”的股票。6个月时间不到,持有的比例便达到了4.99%。 2018年1月6日,陕西煤业又直接买入了隆基股份10万多股,完成关键一击,使得陕煤合计持股达到了5%举牌线。而且,公司发布公告称,仍将会继续买入。 伴随着陕煤的买入,隆基股份也不断上涨,涨幅几乎有两倍。但,如果只是这样,故事仍不算精彩。 关键的时刻,很快到来。 2018年6月1日,隆基股份大跌7%,紧接着连续两个一字跌停。整个光伏板块的走势也如初一辄。而背后原因则是“531新政”。该政策释放了对光伏产业扶持力度减小的信号,这导致仍靠补贴政策驱动的光伏行业,就像个没了拐杖的老人,瞬间跌倒,长卧不起。两个多月时间,股价便腰斩一半。 两个月的时间,就让陕煤布局了16个月的投资,从浮盈变成了浮亏。1季度的增持,更是几乎亏了一半。 这个冲击、这个亏损,搁谁都要紧张了。陕煤的内部如何研判、决策,并不被外人知晓。但呈现出来的结果,是陕煤继续增持,颇有当年长征到陕甘的决心。 后面的故事就比较清晰了,光伏的降本增效不断推进,龙头公司竞争力开始显现。光伏没有像老人离开了拐杖,反而像小孩子离开了父母的手,踉踉跄跄跌倒了几次后,拍拍土便快速跑了起来。 隆基股份迎来了业绩增长、市值增加,而陕煤的投资,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而在投资光伏之余,陕西煤业的高管也被提名为赣锋锂业的非执行董事,公告称,希望了解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董指导我曾经招聘过一位石油工程师,负责新能源产业。我打趣他说,要把你培养为“自己的掘墓人”。确实,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清醒看待要革自己命的对手,也很难。煤炭在能源的地位必然会逐步退后,但并不意味着煤炭企业要坐以待毙,或手忙脚乱。 陕煤的做法,无疑给出了一个范式:用分析取代无视,用投资铺路转型,用合作弥补竞争。 陕西煤业基于传统能源的红利,享受到了光伏的红利。隆基在光伏领域的探索还未停止,BC电池技术,仍待市场检验。而陕西的新能源探索,也还未停止。 03 氢能:基于优势再探索 氢能,由于产能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碳,因此被誉为“终极能源”。和石油、煤炭、太阳能等一次能源,它是二次能源,需要造出来。按照来源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奶奶)灰、(天真)蓝、(股市)绿。 灰氢,指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原料以及工业副产来制取氢,这种方式成本低,但碳排放相对较高。灰氢为目前的主流,占比达到99%左右。蓝氢,是指在灰氢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无碳”技术。 绿氢,是指电解槽制取的氢,它的特点是所使用的电能,主要是光伏、风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还有用核能生产的氢,被称为(芭比)粉氢,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陕西在氢能方面的布局,则是从绿氢、灰氢出发。 比如绿氢方面,制取的成本大头是“电费”。当电解水制氢所用的电力成本到达0.15元/度的时候,绿氢的单位总成本就会和灰氢差不多。这就意味着,灰氢会被绿氢取代。 如何降低电费成本呢?光伏,就派上了用场。尤其在西北地区阳光充足的地方,原本的“弃光”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冲锋的代表,则是光伏龙头“隆基股份”。 2018年,隆基就开始关注氢,经过市场调研和准备后,公司瞄向了“制氢设备”碱性电解槽。2021年西安隆基氢能科技公司成立,同年也下线了首台设备。随后也中标了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 这个布局,对隆基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一方面,氢的发展,可以加速光伏的普及,有助于加大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客户也有重叠。而氢能能否再造一个隆基,至少是值得期待的。 在灰氢/蓝氢方面,陕西的发展,则是基于“煤炭老本”了。 榆林地区的煤炭、和煤化工产业,带来了丰富的副产氢。陕西省能源局粗略估计,陕西每年化工副产氢超200万吨,其中高品质副产氢每年约20万吨。除了榆林之外,铜川、韩城等也在建设规模化副产氢纯化项目,目标是形成2-3个千吨级燃料电池级氢气工厂。 而且价格也优势,根据智库“上郡”的调研数据,陕西目前平均每公斤氢气约25元,而长三角地区是70多元、珠三角地区是80多元、京津冀地区是60多元。 除了制氢之外,陕西也在全产业链布局: 延长石油,布局电堆制造技术;西安凯立新材料,聚焦氢燃料电池用铂催化剂;陕汽集团,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已经推广运行。虽然目前氢产业还在萌芽发展中,但就像光伏一样,在低谷时往往更值得关注。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而陕西的能源革命,也是如此。大自然的馈赠、不安于现状的探索、基于优势的延伸,这才有了能源大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