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粮食日,听听他的故事时间:2023-10-16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命题 为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自1981年开始 世界各国政府 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今天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同时,10月16日所在周是 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 作为服务“三农”的市属国有企业 西安农投集团也有这么一群人 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粮食领域 默默守护着粮食的安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他们的工作 ![]() 李海涛正在检查粮食 乾县梁村储备库位于乾县梁村镇107省道旁 占地面积61亩 现有高大平房仓9栋 设计仓容54810吨 全库现有干部职工21人 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叫李海涛 曾担任乾县梁村储备库的原储运科科长 自1996年从陕西省粮食学校毕业以来 他就与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 转眼间,27年的时间悄然而过 麦子熟了一茬又一茬 他的脸庞也不复青春模样 常年烈日下的劳作让他晒的黝黑 但他却从未离开过这个辛苦的行业 并见证了西安粮食储备工作 数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1 从“砖头”到“混凝土” 是粮仓迈上现代化管理之路 的重要见证 李海涛今年47岁,但有近27年的时间一直从事粮食相关工作,可以说,“粮食”不仅是他事业发展之路的起点,更是他前半辈子人生经验的沉淀与浓缩。 1996年从陕西省粮食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对口单位从事粮食生产技术保障、粮农产品销售等工作,因为专业能力强、业绩突出,2014年他被调去负责粮食储备工作。 ![]() 粮食出库 刚转入粮食储备工作时,粮食储存还采用的是砖头砌的“苏式仓”,需要将麻袋灌包堆积起来当围墙,因仓储空间有限,待储粮食过多时,只能先堆积在露天的草垛里,这样的仓储环境不仅承重差,还易受不良天气影响,不利于粮食储存。 粮食喜欢干燥阴冷的储存环境,为了让粮食能够住的更舒服、更安全,后来便有了“混凝土”做的高大平房仓,不仅地面承压能力更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通风、降温效果也更好。 ![]() 乾县梁村储备库 乾县梁村储备库目前就拥有9栋高大平房仓,设计仓容54810吨,现存西安市市级储备小麦52516吨,仓内采用电子测温、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技术,可以通过电脑控制进行测温、杀虫、通风等操作。同时,平房仓还配备了智能化粮库系统,可以实现温湿度自检、智能化开关窗降湿等功能。从“砖头”苏式仓到“混凝土”高大平房仓,粮食储藏运用的“黑科技”越来越多,管理更加科学现代化。 2 从“小家”到“大家” 是一份从不妥协的坚守 粮仓内部是由粮食堆积而成的一方世界,粮食高度接近6米,大约两层居民楼的高度,粮仓有时受到天气变化或智能检测出现盲区等因素影响,需要对粮食数量进行人工检查,为了保障数据精准,每个粮仓都需要选取最少五个测点,除此之外,李海涛和他的同事们还需要对粮食的温度、湿度进行日常人工检测,全方位保障仓储环境安全可控。 ![]() 粮食测温 除了日常的测量与检查,储运科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工作日志撰写,机器定期维保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始终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力求每个细节都精准完善,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储备“万无一失”。 ![]() 每日记录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梁村储备库是一座需要日夜驻守的“堡垒”,为了储备库的正常运行,他们日常吃住都在这里,一周仅有一次与家人短暂相聚的时光,到了夏收时节,甚至忙到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人虽然因长期的分离有些许抱怨,但却始终支持他们的工作,“每次回家,家人都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等我,那时候觉得有他们的支持,再苦再累也都不算什么”。 当清晨的微风送来阵阵凉意时,“守粮人”们早已开始了辛勤的劳作,但他们的眼神里却始终饱含着坚韧与执着,从“小家”到“大家”,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愿为其奉献一生的崇高事业。 3 从“梦想”到“现实” 是从匮乏到富足的时代变迁 食为政首,粮稳天安。粮食储备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和战略安全的“压舱石”,守护粮食安全,不仅是守护一份心安,更是守护国家繁荣发展的强国之基,而这垒石筑基的强大力量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李海涛和他的同事们一样的“守粮人”汇聚而成。 ![]() 储运科荣获2023年“西安市工人先锋号” 今年,乾县梁村储备库储运科获得了2023年“西安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平日里辛勤付出的认可。当谈到储运科这个团队时,李海涛说:“‘与粮结缘’这么多年的我们,见证了储备粮数量与日俱增,人民生活越发幸福,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因肩负着守护粮食安全的使命而感到无比自豪,即便工作再苦,也无怨无悔,这是我们的选择更是我们坚守的信念”。 麦粒从指隙间滑落 留下的不仅是他们奉献的青春 还有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或许高大的粮仓遮挡了日夜劳作的身影 轰鸣的机器让话语难以被外界听闻 但他们依旧选择忠诚于 国家粮食安全事业 肩负起守护“国之大者”的使命重任 让我们秉承 “担当、勤劳、智慧、勇敢、创新” 的农投精神 走入田间地头、走向工作一线 向他们学习 向“守粮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