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第一中学与北大共建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实验室时间:2023-03-02 2月28日下午,在西安市第一中学的体育馆内,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范瑞峰老师,正在给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一场名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前言报告》专题报告。报告从电脑到机器人再到chat GPT人工智能的创新进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入浅出的给现场的同学们展现了技术创新的时代力量,增强了同学们探索科学兴趣。 高一年级的刘嘉钰同学表示,这场报告让她对我们国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一直以来她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听了报告后,她对传统文化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产生了浓厚兴趣。周士杰同学则认为,今年我们陕西省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学校组织的这场报告对于他们提前进行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前不久,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实验室在西安市第一中学建成。该项目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和西安市第一中学联合建设,这是高校人才培养向中小学人才培养延伸的一种尝试,链接产业和高校的资源培养中小学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报告结束后,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范瑞峰将在西安市第一中学挑选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工程实验室项目团队的队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创新拔尖人才。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史建奎表示,近年来,西安市第一中学致力于发展“眼中有人的校本课程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坚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胸中有魂、脚下有根、手中有技、肩上有责、学有所成、教有所为。在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加强了基础课程的训练;另一方面,在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上,注重了个性化课程的发展和拓展,通过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学校积极拓展资源,与高等院校、企业工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开展的水火箭、无人机等活动,借助西北大学化学院、中科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等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